小漁村如何變身為國際金融、貿(mào)易與航運中心?香港的奧秘之一就是以“門常開”的姿態(tài)不斷引進人才。特區(qū)政府表示,香港積極招攬人才的原因在于“香港前途取決于人才”。2006年,香港推出“優(yōu)秀人才入境計劃”,截至今年11月,合計收到逾8000宗申請,其中近2400宗已獲批準。
七成來自內(nèi)地[注冊法國公司]
無論在香港科技大學還是港交所,今天的香港處處能看到擔當要職的內(nèi)地人身影,他們多數(shù)由“優(yōu)秀人才入境計劃”引進。
特區(qū)政府推出這一計劃的目的十分明確,即借移民吸納人才,引入未具有逗留權的高技術優(yōu)才來港定居,為香港注入新鮮血液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
該計劃采用兩組評估方法,一是“綜合計分制”,這部分來港人士以金融界及資訊界居多,分別占該組27%和20%;另一是“成就計分制”,以吸納體育及藝術人才為主,成功個案各占該組40%,如國家花樣滑冰隊前選手齊佳,有望成為香港隊教練。
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陳孟麟表示,自2006年推出有關計劃以來,申請人數(shù)持續(xù)上升,截至2012年11月,已累計收到8553宗申請個案。政府至上月已挑選出2392名符合資格人士并準予定居。近74%獲配額人士介乎25歲至39歲,逾66%屬男性,77%來自內(nèi)地。
鞏固金融中心地位
外來人才會跟本地人形成競爭,但這正是移民城市香港必須面對的挑戰(zhàn)。權威人士指出,本地人士也無需憂慮外地優(yōu)才“搶飯碗”,[法國公司注冊]因為甄選申請人時,不但會評估其是否適格,更會考慮香港發(fā)展的需要,再給出配額。
輸入優(yōu)才及專才咨詢委員會主席楊敏德表示,入境處成立了一個由官員與專業(yè)人士組成的委員會,就評核、評分及分配名額提供意見。
計劃旨在輸入多方面人才,但實際引進的仍以金融界人士為主。楊敏德解釋說,因香港近年積極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,所以,特區(qū)政府才會傾向吸引與金融及資訊科技界有關的人才。同時,港府正在大力打造西九龍文化區(qū),藝術人才也越來越受歡迎。
評分嚴謹防漏洞
和香港許多政策一樣,優(yōu)才入境計劃兼有“開放”和“嚴格”兩面特質(zhì)。
一方面,特區(qū)政府對人才張開雙臂熱情歡迎,給予他們快速回應及安置;另一面,該計劃擁有嚴謹?shù)脑u審標準,以及嚴厲的“打假”措施。
對于“雙非孕婦”是否會借這一計劃來港的疑問,[法國注冊公司]楊敏德表示,優(yōu)才入境計劃評分準則嚴謹,申請者需具備高學術水平及豐富的工作經(jīng)驗,并要在個別范疇內(nèi)取得成就方可申請,于來港后住滿7年亦可取得永久居港權。同時,如果有人提供偽造文件,在香港即屬觸犯刑法,相信不會有人或中介公司敢于犯險。